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白酒的2024:周期性、结构性矛盾、总需求矛盾

#媒体热点# 2024-1-22 23:11 282人围观 媒体热点

文:向善财经
2023年是白酒行业艰难的一年。
先有A股限制白酒企业上市,后有市场价格倒挂,库存压力,再到白酒板块估值承压,总之,2023年的白酒行业历经波折。
从二级市场来看,一年的时间,A股上市白酒企业平均跌幅20.73%。白酒龙头茅五泸三家,茅台跌了0.86%,泸州老窖跌了22%,五粮液跌了24%。最惨的是酒鬼酒、洋河、舍得等玩家,累计跌幅超过30%。
跌跌撞撞走过一年,2024年白酒板块能不能迎来反转?值得深究一番。

动销缓解之后,库存承压将会成为“新常态”?
白酒板块开始震荡走低,一方面在于北向资金的抛售。
Wind数据显示,以白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板块已遭北向资金净卖出超130亿元。这里头仅贵州茅台一家就被卖出超过95亿。
虽然北向资金在抛售白酒股,但公募基金们却还没有大的动作,而且如今整个大A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很多优质的资产都是被低估的,不仅仅是白酒板块。
相比北向资金撤出的影响,大家关注的其实还是白酒行业目前遇到的经营困难。

白酒行业的库存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呢?
到去年三季度末,20家上市白酒企业存货总额为1363.54亿元。要知道,2020年,A股上市白酒企业存货总额只有985亿。
三年时间,库存总额飙升了38%。其中,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存货都超过了百亿。
酒企库存积压了这么多,那么经销商和代理商的情况可能更不乐观。
去年11月份,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布通知,由于经销商、代理商的参展热情不足,原计划将于12月中旬举行的2023杭州国际酒业博览会延期至2024年5月下旬。
延期背后透出的意味其实很明确,经销端库存压力已经很大,甚至已经影响到正常采购。
库存压力反映到市场端就是价格倒挂。
618期间,八代普五部分电商平台零售价逼近1000元,部分店铺售价去到了859元/瓶。泸州老窖方面,1573天猫京东旗舰店售价1100元/瓶左右,部分店铺售价来到939元/瓶。
12月11日有机构称,泸州老窖通知经销商1573按930元/瓶执行,比原打款价要低了60元,后来,泸州老窖方面回应,是针对部分优质客户的调整,并非真实结算价格调整。
即便如此,泸州老窖股价还是应声下跌。
过去的三年中,五粮液和泸州老窖都是提价比较积极的酒企,从战略上来看,普五和1573提价是为了更多地吃下高端市场的增量空间,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市场进入调整期,渠道库存压力增大,提价也就导致价格倒挂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好在到了下半年,随着双十一以及年底各种促销活动增加,酒企的周转的情况有所变好。价格倒挂的压力不明显了。
三季度末,20家上市白酒企业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722.59天,而二季度为725.71天,可见,下半年的周转比上半年要好一些。
当然,部分酒企的动销可能会更好一些。

拿水井坊来说,存货周转天数从二季度的1686.97天降至三季度的1090.03天,下半年的动销情况其实并不差。三季报显示,水井坊存货24.29亿,而二季度末存货为25.75亿,存货规模也有所减少。
不过,也有酒企的动销情况在变差。
泸州老窖的存货周转酒从二季度的1092.23天,增加到1110.65天,五粮液从273.18天增加到282.63天。
动销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可能也表明五粮液、泸州老窖这些品牌包袱比较重的酒企,可能很难通过降价去降低库存压力。
行业性的库存压力下,还是茅台扛起了大旗。
10月31日,贵州茅台发布提价公告,53%vol贵州茅台酒出厂价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市场指导价不变。
公告一出,泸州老窖随之跟进,宣布52度、43度和38度的泸州老窖60版特曲也跟着提价。五粮液方面,曾从钦表示2024年公司将择机适度调整第八代五粮液出厂价。
乍一看,茅台的提价为后面的五粮液、泸州老窖腾出了提价空间,似乎可以缓解一下价格倒挂的压力。但茅台虽然有指导价,但市场成交价却总是高出指导价很多。
本来飞天茅台终端卖得比普五和1573都要贵不少,茅台提高出厂价,其实并没有多大影响,1573和普五价格倒挂的压力仍然存在。
白酒企业价格倒挂的压力,其实不仅仅是在于社会库存多了,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少了。
90后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抽烟、不喝酒,当这部分人长大成人,开始迈入中年,自然也就对白酒没有多大兴趣。
白酒消费人口的减少,会引起市场上的两个阶段变化,第一个阶段就是结构变化,高端的酒的消费增加,中低端酒市场萎缩。
所以,过去几年,白酒行业喊着要高端化,五泸要向茅台看齐,本质上就是这个结构性变化使然。
喝白酒的人少了,那么市场上主要的需求就会向商务场景、投资场景倾斜,茅台显然是更好的选择,所以茅台水涨船高,这就造成了一种“高端化”错觉。
传导到市场端,供给相对过剩,超高端的茅台永远是需求大于供给,而茅台之下,大家都面临库存压力。
所以,即便是在消费复苏为大基调的2023年,白酒行业的库存压力还是没有完全释放开。库存承压,也将会成为白酒企业的一种“新常态”。
只不过,头部白酒品牌的压力都甩给了渠道,而中尾部品牌的库存压力只能自己承担。
当下,A股的20家白酒,除了前面的茅五泸,后面的一些玩家存货压力都很大。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很高。比如占比41.35%的迎驾贡酒,占比40.93%的金种子酒以及40%的口子窖。
当然,即便是五泸的渠道商很有实力,压力承载的能力也是有上限的。
前阵子五粮液曾从钦喊出:“不让经销商吃亏”的口号。似乎也表明渠道端的压力已经来到了一个临界点,需要给渠道端打打气了。

白酒的2024:周期性、结构性矛盾、总需求矛盾
挺过了2023年的渠道压力,2024年白酒企业想要增长,就必须直面行业的三大问题: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以及总需求矛盾。
所谓周期性,直白点说就是过去的高增长时代结束了,接下来要直面行业的慢增长甚至是未来有可能出现的“负增长”。
这是2016年到2022年白酒产量的变化情况。从2016年到2022年期间,白酒的产量一直是下滑的。

产量下滑这么多,为什么库存积压还这么厉害呢?答案可能就是真实的市场消费量比产量下跌的还要更猛。
下滑这么猛,未来白酒行业需不需要进一步“去产能”?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去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209.7万千升,同比减少 14.8%,前三季度,白酒产量更是下滑了9%。
也就是说,2024年,白酒行业整体可能要进入一个更快的下滑周期,如何调整产能,面对接下来的行业变化,可能是库存压力能否有效缓解的关键。
去产能的新周期中,也有一个明显“分化”。
相较于行业性的减产,头部酒企的营收可一直在增长。
比如五粮液。2019年到2022年营收从501.18亿增长到了2022年的739.69亿。再比如泸州老窖,2019年营收158.17亿,到2022年营收251.24亿。
营收增长背后,头部酒企反倒是一直在增产。
历史上,五粮液曾经经历过五次扩产,最近的一次是1995年到2002年期间的第五次扩建。之后2017年,五粮液期待10万吨技改项目。
到了2020年,五粮液设计产能为10.38万吨,实际产能9.54万吨,在建产能1.999万吨。2022年,设计产能为14.16万吨,实际产能为10.60万吨,在建产能1.99万吨。2022年财报显示,五粮液高端白酒产量为3.38万吨。
天眼查APP显示,2022年2月曾从钦任五粮液法定代表人,自此五粮液开启曾从钦时代。曾从钦时代五粮液的目标是,10万吨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扩大一倍产能。

增产的不仅是五粮液。
泸州老窖方面,2016年酿酒工程技改项目一期工程以及2019年二期工程投产后,新增优质急救产量10万吨。2022年智能酿造技改项目,新建8万吨基酒产能。
也就是说,2016年到2022年,泸州老窖新建产能项目将提供优质基酒18万吨的产能。至于外界好奇的老窖产能究竟有多少,仍然是个疑问。
过去高端白酒之所以一直增产,是因为白酒行业有一个行业性的结构性矛盾:高端供应不足中低端供应过剩。
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发展的红利催生了人们对高端白酒的需求,而茅台一直都是供不应求,替代逻辑下,高端市场一直也在释放对五泸的需求。
这是高端白酒企业一直提产能的根本原因。
然而,2023年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库存压力和价格倒挂似乎让人们看到,在上个周期高端市场的供应不足的确存在,但行业进入调整期之后,所谓的高端供应不足,本质上其实是茅台的供应不足。
也就是说,当行业下行,五粮液、泸州老窖的库存、渠道和价格还是会承压。
那么,那些已经上马的产能项目是不是还有紧迫性?未来的产能释放会不会进一步转化为库存压力?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重新思考。
白酒虽然有一定的投资属性,但本质上仍然是消费品。好不好喝,上不上头,有没有面,仍然是白酒重要的几个消费属性。
消费品行业,始终会面临总供需平衡问题。
比如乳制品赛道。新生儿数量下滑,奶粉行业总需求就一定会出现下降,这是总供需平衡问题。
对于白酒行业来说,也有总需求矛盾。
整体来看,无论是人口数量减少,还是年龄结构变化,长期来看,我国的白酒人口的总需求量是呈减少趋势的。也就是说,白酒行业的总需求矛盾是存在的。
长期来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是整合行业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写在最后:
酒越老越香,一个白酒品牌存在几十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白酒生意的生命周期也很长。
从生意的角度来看,白酒这个产品有成瘾性,先款后货,白酒企业货币现金充足,负债率低。从经营上来看,白酒企业的毛利率很高,长期有充足的货币现金而且经营风险很小。所以,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白酒企业一直都是很安全,价值成长很有确定性的标的。
总体而言,白酒不是一个成长性赛道,而是一个安全的赛道,这也是白酒板块一直以来的核心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