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即将到账200亿,太保寿险能喘口气儿了?

#媒体热点# 2024-6-20 01:04 196人围观 媒体热点

01、半年内,两度发债“补血”

继去年12月发行12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后,6月11日,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寿险”)公告,拟再次发行80亿元的2024年同级债券。
太保寿险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发行人核心二级资本,以提高发行人偿付能力。
2022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规则的实施,对保险公司的资本认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太保寿险综合偿付能力,从2021年末的218%下降至2024年一季度的196%;核心偿付能力更遭遇“腰斩式下降”,从218%跌至108%。
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也称“永续债”,可用来补充资本。
2022年8月,人民银行联合原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明确可用于补充核心二级资本。
2023年11月,泰康人寿发行50亿永续债后,太保寿险的200亿永续债也获得批准。次月,太保寿险发行了一期120亿元规模,利率为3.5%,发行期限5+N。
根据规定,保险公司发行的永续债,余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30%。
若本次发行成功,太保寿险的累计发债规模,将达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200亿元上限。

按太保寿险2023年底核心资本1749亿计算,距离永续债总体发行上限,或还有322亿元。
去年80亿永续债发行后,太保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了约15%。若本次80亿元债券成功发行,可使太保寿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196%提升至20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也能从108%提升至116%。
不过,即便如此,后者这一指标,也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5%。
在公告发债同一天,母公司中国太保(601601.SH/2601.HK)公告显示,太保寿险今年前五个月的原保险业务收入1222.90亿元,同比下降2.1%。
太保寿险在资本补充策略上,近年来主要依赖增资扩股和利润留存。
2022年,中国太保向太保寿险增资24.57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太保寿险过去三年分红分别为101.4亿元、69.89亿元和59.5亿元。三年合计达230.8亿元。
外在支持有上限,如业绩持续下滑,靠内生增长补偿付能力之“血”,还要兼顾分红,则更为挑战。
市场环境变化压力下,太保寿险尝试通过内部优化和战略调整转型。
就在转型战略初见成效、进入深水区的关键之时,今年4月,总经理蔡强离职。
02、转型“操盘手”离去

被称为超强“外脑”的蔡强,是推动太保寿险转型的关键人物。
在法国安盛保险集团美国公司,蔡强从基层营销员一步步晋升至地区总监,后出任香港公司个险总经理及CEO。
2009年,蔡强出任友邦保险集团(1299.HK)中国区CEO。十一年间,蔡强推动营销体系变革,带领公司实现了新业务价值三倍增长等一系列业绩里程碑。
2021年初,太保寿险推出五年“长航行动”计划,旨在从传统的“人海战术”驱动向“优增优育”驱动转型。
彼时的太保寿险,于外正值疫情,于内则减员任务严峻、人效提升缓慢。延聘蔡强担任总经理,更不排除太保寿险想要复制友邦中国的渠道模式。
入职太保寿险后,蔡强在响应“长航行动”战略的同时,大力开拓多元化渠道。
2020年末至2023年四年间,太保寿险近54万代理人被优化。
阵痛终有成果。截至2023年底,实现保险营销员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1.28万元,同比大幅提升了51.8%;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4.35万元,同比增长26.6%。
缩减个险代理人队伍同时,蔡强大力拓展银保渠道。而今,银保已成为转型重要发力点。
2023年,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380.69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期交新保规模保费90.24亿元,同比增长170.2%。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5.6%,在行业内率先转正。

今年3月业绩会上,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肯定了蔡强的工作成果:“符合集团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预期”。
业界对蔡强的评价也普遍颇高,认为他相当有远见,能于转型关键时期,果断劈出新方向。
五年“长航行动”之期未满,离开蔡强的太保寿险,将何去何从?
2023年,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率13.3%,虽同比上升 1.7%;但与2020年的38.9%相比,差距仍较大,更难攀上2018年顶峰时期的43.7%。
此外,随着“报行合一”监管趋严,太保寿险银保保费收入,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下滑。2024年前五个月,原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
4月15日,太保寿险发布公告称,蔡强不再担任总经理职务,董事长潘艳红代行总经理职权。
面对业界普遍关心的“太保寿险管理层是否能保持稳定”,傅帆亦表示,未来新一届管理层选聘将会继续秉持专业化、市场化原则。
业内人士透露,太保寿险已确定了新任总经理人选,而蔡强将加入某外资保险公司。
03、集团高层,也有重大变动

蔡强离任前后,太保寿险的母公司中国太保,正在进行一系列重大人事调整。
去年10月,中国太保解聘了孙培坚的首席风险官和总经理助理等职务,同时指定张卫东为首席风险官临时负责人。这一举动引发了业界高度关注。
年满60岁的孙培坚,在中国太保资历颇深。但到了退休年龄,不是个人申请辞职,而是被公司解聘,显然有悖一般认知。
更令人意外的是,临时负责人张卫东,此前就曾担任过公司首席风险官一职。
2021年,孙培坚接任张卫东成为首席风险官。张卫东则仍是合规负责人、总法律顾问,在子公司亦有董事和监事等席位。
两年半之后,张卫东又“官复原职”,从临时负责到今年4月正式兼任首席风险官。
解聘孙培坚2个月后,中国太保最高层领导班子也发生了重要变动。
今年1月,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原总裁傅帆担任中国太保董事长,赵永刚接任总裁一职。
傅帆任职中国太保总裁已有四年。2020年3月之前,傅帆是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总经理。
此前,傅帆历任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副董事长,以及上投实业投资公司和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业界评价,傅帆专业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属于业务型高管。
历史上,中国太保由交通银行(601328.SH/3328.HK)筹建,并在成立初期获得了交行从资金、渠道和品牌等一系列支持,人员也由交通银行选调。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太保都是交行的全资子公司。直到1999年8月,交通银行将中国太保和海通证券(600837.SH/6837.HK),以18.65亿元的价格打包转让予上海市政府。中国太保正式划归上海市政府领导。
未与交通银行“脱钩”之前,中国太保前两任董事长,均由交通银行高管兼任。第三任董事长王国良,也系交通银行出身。
从第四任董事长高国富开始,中国太保董事长由上海国资委任命。高国富、孔庆伟和傅帆,皆出自上海国资委辖下企业。
这就不难理解,傅帆过往职业经历中的上海国资平台背景,以及接任总裁的赵永刚与海通证券的渊源。
赵永刚是一名“太保老将”。中国太保基层出身,从寿险公司到集团,从分公司一把手再到总公司部门负责人,直到2018年担任副总裁,赵永刚在中国太保工作了26年。
2021年5月,赵永刚出任海通证券党委副书记和监事会副主席,现在又回到了中国太保。
在官宣蔡强离职两周后,4月27日,中国太保董事会决议,提名蔡强为非执行董事候选人。
随着集团层面领导班子逐一落定,太保寿险下一任掌舵人不久也将浮出水面。在那之前,蔡强仍会“送一程”。这或许是蔡强“离职不离司”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