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松果财经原创 作者 | 土耳其热气球 最近的共享出行市场可谓是格外热闹。6月底,嘀嗒出行(02559.HK)成功登陆港交所。4月底,曹操出行也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不止如此,享道出行、T3出行也都表示将启动IPO。 那么,出行平台“集体”冲刺港股的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推动? 01、“扎堆”赴港的“难言之隐” 客观理性的资本市场往往不存在巧合,出行平台“扎堆”上市的背后一定有其原因。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各大平台均面临盈利难题,他们急需输血续命。 正如,已经登陆港交所的嘀嗒出行。招股书显示,2020至2023年,营收表现相对稳定,但盈利却处于亏损状态,2020至2022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1.94亿元、17.31亿元、-1.88亿元。2023年1-6月,净利润为-2.2亿元。 再如,已经递表的曹操出行。招股书显示,2021至2023年,营收由71.53亿元增长至106.68亿元。但盈利方面同样仍在亏损,报告期内,曹操出行分别亏损30.07亿元、20.07亿元和19.81亿元。 整体来看,三者表现如出一辙,足见盈利难题的普遍性。 对此,北方工业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像这种持续亏损,且在可见的未来仍会继续亏损的企业想要上市,可选的上市路径就只有港股了。” 之所以只有港股,这是因为自2023年3月31日起,港交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18C章正式生效的缘故。 18C章的最大特点是容许满足相关市值要求的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这为普遍成立时间较短、前期投入大、商业化周期长,在财务数据表现方面难以满足主板上市要求的企业提供了机会。 还有一个原因是,网约车市场天花板已然明显,出行平台想要变换赛道、寻找新模式便需要资金支持。 自2023年开始,深圳、济南、长沙、三亚、上海等多地监管部门发布了网约车市场饱和预警。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79.1万本、车辆运输证284.7万本,同比分别上涨29.9%和26.5%。 在这一背景下,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出行平台都正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试图在自动驾驶领域讲出新故事。据招股书披露,曹操出行计划将把一部分募集资金投向自动驾驶;如祺出行也已联合广汽开展L3级自动驾驶测试,预计到今年上线广汽的L3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02、特斯拉“成全”了出行平台们 扎堆赴港的原因已然明了,而当前这个上市时机也十分微妙。 出行平台高喊自动驾驶已经不止一个年头,市场声势始终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千层浪,只有一如既往的平静。时至今日,市场才真的被激起浪花,这一切背后的推手正是深耕全自动驾驶多年的特斯拉。 上半年,特斯拉受挫于逐渐恶化的市场竞争,股价跌幅近30%,是美股七大巨头中,唯一没有让投资者“吃到肉”的科技股巨头。直到最近,特斯拉终于找回状态,连续十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超38%,仅用十天就抹平了过去半年的跌幅。 表面上看,股价大涨最初是源于两大利好消息,其一,特斯拉二季度销量超预期,其二,特斯拉首次被纳入公务车采购名单,同时,还成为了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多家国企的采购车辆。 但其实,二季度销量虽然表现超预期,在短期内能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但长期效果未必尽如人意;而且公务车在整体乘用车销量中占比小,能给特斯拉带来的销售增量也相对有限。 此时,特斯拉首次入选公务车采购的另一层含义——对特斯拉的数据安全表示认可,就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举措打消了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于数据安全的顾虑,也为特斯拉进一步渗透国内市场提供了机会。 众所周知,想要真正实现全自动驾驶,离不开大量行驶数据的积累和巨大算力的支撑。 据悉,特斯拉FSD自发布以来,已经实现超16亿公里的行驶,这一数字远超百度自动驾驶的9000万公里和Google自动驾驶的1亿公里里程;而且,今年3月推送的FSD V12.3.1版本,还引入了“端到端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对超一百万辆汽车的行车数据进行深度学习。 销量回暖叠加市场认可,特斯拉完成行驶数据积累和深度学习的过程会缩短,离实现全自动驾驶的目标会更近。 基于此,马斯克上半年发起的Robotaxi计划也将受益。今年4月,马斯克就在社交平台上宣布,特斯拉将于8月8日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Robotaxi的推行离不开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技术,同时Robotaxi正式投运后产生的数据,将成为车主行驶数据以外的一种补充,反哺FSD,两者互为助力,形成闭环。这使得Robotaxi从理论带进现实的进程也随之缩短。 特斯拉实现全自动驾驶的愿景,在市场认可、销量回暖、技术加码等多重因素下被推向高点,市场热情明显高涨。 在这一趋势下,国内的出行平台既可以借鉴学习经验,也可以借“东风”加速,此时入场添一把火,确实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03、Robotaxi商业化的“五年之约” 特斯拉股价强势反弹的背后,一切迹象似乎都在暗示Robotaxi离即将走进现实。 对此,光大证券研究报告也表示,“美国与中国均正处于Robotaxi推进的0-1突破阶段,国内有望后来者居上。” 于国内出行企业而言,Robotaxi实现商业化落地会遇到哪些阻碍,是非常明确的。 其一,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在驾驶状态下不稳定情况时有出现,因此在感知和算法层面仍需提升。而且,Robotaxi的推行是全局性工程,与之配套的通信端、路端、云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同步进行开发建设,形成车路协同。 其二,符合自动驾驶技术条件的汽车制造成本,以及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营成本普遍较高,这使得Robotaxi的造价以及单位服务成本,远高于有人驾驶的网约车和其他出行方式,这也成了Robotaxi实现大规模应用的根本性阻碍。 其三,Robotaxi的“安全信任”依旧缺失。2022年自动驾驶出租车使用意向问卷调查显示,超50%的用户尚不了解Robotaxi,同时,有84.4%的用户认为技术安全问题仍然是使用robotaxi的首要考虑问题。 过去,三道关卡一直在困住国内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前进步伐。如今,成本环节已经开始有突破的迹象。 T3出行CEO崔大勇表示,全无人自动驾驶车若成本低于40万元拐点就出现了。而最近已有企业推出一款20.46万元的量产车型,这意味着L4以上全无人驾驶的成本已经满足,那么商业化路径也将迎来重大突破的拐点。 而技术、市场、政策方面,哈喽优行CEO范越甲则认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基础已具备,加之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再创新高,电动汽车作为自动驾驶最佳载体,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各种传感器成熟与降本,新一轮的自动驾驶技术将越来越接近于商业化。 至于信任问题,在成本完成优化、技术逐渐成熟,实现规模化量产后,自然也会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三大关卡的“卡脖子”难题已经逐渐明朗,那么Robotaxi商业化是否近在眼前?对此,T3出行CEO崔大勇和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车计算负责人唐心悦认为,大规模的Robotaxi商业化将在五年内到来。 04、结语 从出行平台集体出动,到全自动驾驶迎来进展,种种信号都在预示着Robotaxi即将完成0-1的突破。 Robotaxi商业化的五年之约近在眼前,全球即将迎来新一轮城市交通革命,开启划时代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热传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2024-11-05
2024-09-29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4
2024-09-24
2024-09-24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