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又一类目TOP1商家翻车,暴露行业阴暗面

#企业动态# 2024-8-8 21:12 324人围观 企业动态

作为亚洲乳业第一,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乳制品企业,伊利频频在全球顶级体育赛事露脸,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9武汉军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再到本届巴黎奥运会。
但这一次,伊利却栽了大跟头。8月3日下午乒乓、网球女单决赛前,伊利在线下大屏和微博分别将“祝贺孙颖莎夺得女单金牌、郑钦文网球女子单打项目摘银”等“捷报”物料大剌剌的放了出来。

隔天决赛结果出来,孙颖莎得银、郑钦文夺金,让网友一下炸了锅,纷纷嘲讽伊利是“毒奶”、“反向预测大师”。
对此伊利立即发文道歉,称这是在进行物料投放测试时出现的失误。但稍显敷衍的道歉说明,球迷并不买账,对伊利的“嘲讽”更甚。
当天“伊利道歉”的话题登顶微博热搜,在榜时长高达5小时44分,各社交平台内吵成一片。

伊利是否是有意为之,我们不得而知。此次失误,却意外为大众揭开了品牌在体育赛事营销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赛前造势,圈地押宝
通常在奥运会开始前几年,品牌便会着手规划奥运期间的营销方案,提前圈地造势。
阿里巴巴、蒙牛、可口可乐、宝洁、松下、三星等品牌更是不惜花高价拿下巴黎奥运赞助权。从未沾边过体育赛事的企业,也纷纷开展了数轮赛前营销。
由于没有拿到官方赞助商名额,不甘落后的伊利选择签约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官方乳制品赞助商,同时还广撒网式地抢占知名运动员、运动队,包括全红婵、陈芋汐、樊振东、孙颖莎、王楚钦等,涵盖跳水、游泳、乒乓等大部分热门夺金点。

实际上,“押宝式签约”已成为体育赛事前各大品牌的常规操作,而是否能“押宝”投中,则是看品牌对运动员长期关注与投入的结果。
以谷爱凌为例,冬奥会谷爱凌赢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一战成名。实际上,谷爱凌分别于2019年年底、2021年9月便已经成为蒙牛与瑞幸的品牌代言人。
Endeavor巍美CEO黄海晨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具有夺冠潜力的运动员,往往从早年起便开始接触经纪团队。经纪团队会一路陪伴运动员成长,接洽有合作意愿的品牌。

品牌方面,则会通过自身或第三方代理公司对运动员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运动员所从事项目的热度、竞技成绩、与品牌产品的契合度、个人魅力和公众形象等多维度考量,来决定是否“下注”。
确定合作意愿后,品牌会在赛前与运动员签订相关协议,一旦取得佳绩,品牌便迅速启动一系列宣传活动,借势营销。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此次奥运会上,伊利会“大胆”投屏“孙颖莎夺金、郑钦文摘银”,因为他们通过团队分析与评估,已经对赛果做了个大概的预测。
关注派代跨境电商
可加入TikTok Temu 淘系
拼多多 抖音 小红书等商家群↓

赛时营销,急功近利是大忌

这次翻车事件,伊利过于急功近利的营销决策占了很大的原因。

巴黎奥运logo撞脸鲁豫,伊利便立马邀请鲁豫担任观赛大使;巴黎奥运跑道配色撞色沙僧,便紧跟热点邀请沙僧扮演者刘大刚为"巴黎时尚大使",反应速度与执行力不可谓不快,颇有要拿下奥运热度第一的架势。

然而,过度的求快也为后续的营销推广埋下了隐患。

提前预测赛果、制作获奖物料,想“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喜悦”,本意是为了“抢跑”,为了借势营销,进一步提升品牌曝光度,没想到因一时疏忽,预测跑偏、物料偷跑,被全网谴责。

这便导致在大众眼中,伊利与代言人的个人成绩强行绑在了一起。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一切皆有可能”,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百年来不断激发着观众的观赛热情。

而奥运作为一项带有公益性质的活动,其背后的价值观是公平竞争、坚持不懈、勇于挑战。主流声音更愿意赞颂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与顽强意志,而非“唯金牌论”。

品牌、代言人与成绩绑定过深,在奥运热度和大众情感的助推下,则容易让人联想到功利主义、缺乏人文关怀等负面形象,触发消费者的情绪风险,从而损害品牌的整体形象和价值体系。

体育营销,并非仅仅依赖奥运会及顶尖运动员的影响力,关键在于精心策划与品牌理念深度契合的宣传方向,通过对奥运健儿适时的关怀、激励与同行,深化消费者的情感联结与品牌忠诚度。

伊利到底在急什么?

“当前我国奶业正面临着2008年以来的最严峻挑战。”今年7月蒙牛集团总裁高飞在奶业大会上坦言。

乳制品行业企业大多以液体乳业务为主,2023年,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42.4公斤,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原料奶供应过剩,消费端日益疲软,牛奶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甚至出现了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的现象。

超市货架上,高价奶已不见踪影,多数地区大瓶鲜奶的价格降至9.9元。

在此背景下,蒙牛与伊利这两大乳业巨头也未能幸免。

蒙牛股价自2021年1月的历史峰值52.095港元跌至当前的不足13港元,三年内跌幅惊人,高达75%以上。

伊利虽然整体表现稍微稳健,但也已经显露疲态,20年来首次出现连续两个季度营收下滑现象,支柱性的液态奶业务,也已经连续三年维持在850亿元左右,不见增长。

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伊利不断推陈出新,以求突围,试图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线来寻求新的增长点。

从奶啤、无糖茶到植物蛋白饮料、功能性饮料等,几乎覆盖了近年来饮料市场的所有主流品类,但真正能够从其它企业抢下一块肉的几乎没有。

更为紧迫的是,国内同行的竞争愈发激烈。老对手蒙牛的营销费用投入一直在增加,销售费用率长期在伊利之上。

要知道,在快消品行业,销售费用的投入会直接给公司带来收入的增长,为此伊利不得不继续加大投入。

2021年伊利营销费用达126亿元,蒙牛为72.08亿元;2023年伊利营销费用总计139.91亿元,蒙牛则为75.23亿元。

这次巴黎奥运会,蒙牛憋了大招,与可口可乐联合,花30亿美元拿下三届奥运会TOP合作伙伴身份。要知道,蒙牛去年全年经营利润才61.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透支了超3年的利润。

伊利只能紧跟其后,采取多维渗透战术,又是整活,又是广签运动员、运动队。

坦白说伊利这次的营销可圈可点,通过创意内容,擦边暗示自己与奥运的关系,吸引了大量关注。

尽管如此,伊利的品牌形象却一直处于负面状态,天价奶事件、奶粉汞超标事件、食品中有虫却拒绝十倍赔偿引公愤等等。

如今又出现了物料露出的丑闻,极有可能导致前面大笔的广告花销打水漂。

结尾

竞技体育多年来一直是一门生意,各大品牌纷纷摩拳擦掌、借势营销,渴望接住这波“泼天流量”。

但正如上文所说,随着观念的转变,观众渴望从体育赛事中汲取“与我有关”的精神力量,更加希望体育赛事能回归“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展现运动员之间追求自我超越、团结互助、坚毅不拔的品质。

品牌体育营销的方向也该如此。

体育精神与品牌形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品牌如果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达。

参考资料:
1、《押宝奥运:“黑马”背后的营销术》.中国经营报
2、《95%民众接受中国奥运金牌减少 80%认可举国体制》.中国青年报
3、《中国奶业协会第十五届奶业大会 奶业20强论坛暨2024中国奶业展览会在武汉隆重召开》.中国奶业协会
4、《伊利2023年财报》.百度股市通
5、《日均广告费3833万,伊利甩友商几条街……》.乳业头条
6、《苏翊鸣与李娜同属一家经纪公司,CEO呼吁重视体育IP》.第一财经

* 温馨提示:因公众号平台近期更改推送规则,大家可将派代公众号设为星标(“☆”),确保我们文章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推送列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