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七个应该具备的产品运营思维

#企业动态# 2023-7-17 15:57 578人围观 企业动态

从现在行业的发展趋势看,运营越来越重要,也要求运营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所以「产品思维」就成为进阶运营的必备素质。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具备产品思维的运营,可以从这7个方面努力。



1.洞察需求的能力


运营的核心价值是连接产品和用户,在两者间起到粘合和拉动的作用,使产品向期望的方向发展。运营是与用户接触最多的岗位,承担着收集用户需求的重任。


但是,用户需求不等于产品需求。运营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不能直接记录和传达用户「呼声」,而要进行分析、处理和转化,挖掘背后真正的需求,将用户呼声转化为产品需求。


在分析需求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群的属性,再通过其传递出的呼声,顺藤摸瓜得出用户的真实需求,最后转化成产品需求。



2.逻辑思维能力


从人才类型来说,逻辑思维应该是产品和运营差别最大的地方。运营海阔天空发散着,怎么有趣怎么来;产品强调因果关系,更有条理。


产品运营至少应该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用在目标拆解和问题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保证思路在正确的方向上,在开会或沟通讨论时,也会更顺畅和高效。凡是在开会时发散或答非所问的人,大多数情况都是逻辑思维能力差。


在一个问题的拆解过程中,逻辑思维强的人会描述的很清晰,好像「金字塔」就在心中;逻辑思维差的人,会出现发散的情况,在说到某一点的时候会延伸到其他话题上,偏离了主线,而且也会有遗漏。


另外,对方在列举每个环节的要点时,实际上大体的运营思路就出来了,也对运营业务能力做了考察。



3.成本意识


这里是指做项目决策时,具备成本控制和核算的意识,关注ROI。具体来说,就是在做运营决策之前,要计算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还要预估可获得的收益,从而判断做这件事是否值得。


这点也是进阶运营的标志性能力,在百度的评级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这个要求。


虚构一个案例用来表达观点。刘真是负责对外合作的同事,有一天她开心的跑来说:


搞到了《荒野猎人》发布会的5张门票,到时小李子也会到场呢!我们可以邀请核心用户参加,我还可以到现场做图文直播呢。


其实我比她更喜欢小李子,但我还是冷静的问了几个问题:


需要我们做什么?怎么用这个资源?预估能达到什么效果?


刘真看到我居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激动,自己也平静下来:


我们策划一个活动就行,让用户关注和参与,申请资源位推广就OK啦。这个不难,我们之前做过很多次。


听到这个回答,我意识到刘真并没有考虑清楚,而且缺少成本意识。所以我打算帮她梳理一下思路:


策划活动需要2个小时,预计UV50W/日;去做直播,算上来回时间至少需要4个小时,直播贴预计UV5W/日;banner位对外售价20W/日。


所以我们做这个活动的成本大概为20W元+近1天的人力,带来的收益是55W的UV,以及对核心用户的特权回馈。


但直播这种时效性内容并非我们所擅长,而且也不是稀缺资源。用户已经习惯在微博朋友圈等平台获取,所以之前尝试的效果都一般,


我更看重的是给予核心用户的特权,毕竟这部电影和这个演员非同寻常,能见面也是机会难得。虽然只有5张票,但活动的指向用户是近1W人的核心用户,即使没拿到票的用户也会认为以后还有机会。


所以,不做直播,重点做好活动策略,推广资源都可以用,目标是UV翻倍。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对成本和收益进行预估,得出了值和不值的两部分。直播这件事虽然受众人群广,但不值;现场参与这件事虽然名额少,但效果可以放大,就值得做。


在熟练运用这种成本思维之后,就不需要做这么细致的分析,很快就可以做出决策。但无论如何,这一定是分析问题的重要一步。



4.场景化思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化思维是在产品设计时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对于产品运营来说,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将运营手段融入到场景中,去满足用户的细分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虚构一个案例。晓波和她老婆去看《超能特工队》,照常的早到半个小时,取完票发现离进场还有半个小时,于是就在休息区坐等。正在晓波无聊的刷朋友圈时,收到一个电影APP的PUSH,提醒他一会看的这部电影结尾有彩蛋,并且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故事背景。


这条内容「吓」到了晓波,没想到这个APP居然这么贴心,再加上本来也是闲着等进场,所以就捧着手机完整的看完了这篇文章。在没有被剧透的情况下,了解到电影的看点,相当于提前做了准备功课。


这个案例的可取之处在于,细致的分析了用户使用场景,并做了对应的精细化服务。也就是说,从需求分析、策略制定、内容准备、数据监控,这些都是由运营发起并落地执行的,很好的运用了场景化思维,提升了用户体验。这也算是差异化服务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核心竞争力。


这只是一个案例,是一个很细节的服务。每个APP都可以通过运营的手段,做到这种场景化服务。所以需要运营人员具备需求分析能力,列出用户的几个核心使用场景,且在其中分别能提供什么服务,最后再常规化、产品化。



5.用户体验意识


用户体验可不只局限在产品设计,而是贯穿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运营的很多细节也在拼体验,有的甚至可以影响最终效果。


在运营的执行过程中,标题、配图、活动规则、沟通方式等,甚至每个字都关系到用户体验。为什么有的人演讲时说的很精彩,但落地后的效果却很平淡,就是在执行环节出了问题,很多细节处理不当,负面效果累加后就影响了最终结果。


6.流量思维


以产品经理的视角看,产品里每个模块的流量、每个tab的点击率、每一步操作的折损,都是有具体数字的,至少知道是什么量级。就相当于把整个产品看成一个大水池,不仅知道里面一共有多少水,也知道每个小池子里有多少,还要知道从大池子流向小池子时会损失多少。


因为在日常分析数据和做决策时,流量思维就是判断的依据,用来做成本核算和效果预估,可以更好的把控最终结果。



7.服务大多数用户的原则


产品经理的思维是,遇到问题先看影响面,也就是量级和占比,以此来判断优先级。这个思维方式,就是服务大多数用户的原则。运营在工作中很容易忽视这点。因为用户运营长期「混」在用户群体中,每天接收各种建议、bug反馈和吐槽。时间一长,不免就忘掉自己的运营身份,只是站到张三或李四的视角去看问题。


一个具备产品思维的运营人员,应该以服务大多数用户的原则,对于用户的反馈,有能力去分辨需求覆盖的群体有多大,是少数人群的需求,还是能代表大多数用户。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对问题的判断是清晰的,不会钻进具体案件中,影响判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