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大眼导读 不管是短视频平台本身,还是平台上的达人们,好像都还没有摸索出清晰且稳定的商业变现模式来。 作者:柳胖胖(独立互联网评论人) 来源:一个胖子的世界 (we_the_people) 已获授权,本处略有删减 在直播的泡沫破散后,2017年成了各大短视频平台你争我夺的一年。 但是,作为一个商业产品,不管是短视频平台本身,还是平台上的达人们,好像都还没有摸索出清晰且稳定的商业变现模式。 在绝对粉丝量不如泛娱乐类达人的情况下,垂直领域达人在收入上可能犹有过之,广告、打赏和电商成为其变现的主要模式。 自己接广告? 商业销售能力和内容策划能力一样重要 短视频达人们的内容策划能力,一般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大都也因为能够持续生产某类粉丝们喜爱看的内容,又在互动方面做的还不错,因此获得了海量的粉丝基础。 但是,这样就能保证分分钟有收入了?非也。 想做好广告方面的收入,达人的商业销售能力和内容策划能力一样重要。 论内容制作,这些人可能确实有两把刷子,论商业变现,还有好多的坑需要他们亲自去趟。 除了头部的顶级达人比如Papi酱们,在独立融资且成立工作室后,能够接得下KA级别的定制广告,大部分达人们在广告收入这条路上走得十分辛苦。 其实从产品形态来看,短视频是非常适合软广植入的,因为,在视频产品中,不但可操作空间很大,植入点多,而且展现形式也会相对图文和音频丰富得多。 打赏功能已成标配,但各家效果差异大 如今,几乎所有的短视频平台都标配了打赏功能,不过效果各有千秋。 因为用户打赏的核心动机,永远要追溯到心理层面。 无需参考具体数据,从宏观层面上就可以看到这样三个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可以看到,直播才是打赏这种变现模式效率最高的地方,但直播作为一种商业产品,对用户和内容的体量没有直接帮助,因此从去年开始,在很多平台里,直播渐渐成了短视频产品的一种补充。 同时,跟快手和YY 相反的是,类似美拍和映客这样用户群体以一二线城市的女性为主的产品,尽管打赏的营收成长性还算不错,但是整体体量和低线城市为主的产品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达人们普遍无法通过打赏养活自己。 加入MCN是王道 在大部分平台上,达人如果想要变现,不论是流量获取还是内容定位,或者商业销售,几乎都不是一个人能单枪匹马搞定的。 单兵作战越来越难,如果你是顶级头部,那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当然无可非议。但对大部分腰尾部达人来说,加入MCN机构成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MCN模式其实在国外的Youtube上已经比较普及,每个MCN公司就好比一个网红公司,帮助单一的视频创作者,提供从内容策划和定位、品牌包装推广、流量内容分发和招商引资等一条龙服务。当然,MCN公司也会在达人的广告和电商收入里分一杯羹。 电商变现需要和平台共舞 卖货是许多达人们的终极追求,不管他是微博红人,美拍达人还是快手网红。 快手上曾有个极火的红人叫@搬砖小伟,通过在工地的健身视频火了起来,很多人觉得他内容不错但工作太low,可能要穷一辈子。其实,人家靠微商导购水货运动鞋,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有文章揭露,快手上的红人们,基本都靠微商盈利的不亦乐乎,而且主要产品都是一些假货水货。这样的模式长期来看,完全不受平台的控制,同时还有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风险,对平台一点好处都没有。 同时,如下图中的场景,也在各大短视频产品中屡见不鲜。相比原创的优质内容,尽管确实会有粉丝心甘情愿去买单,但对平台整体的内容氛围的伤害却是不可避免的。 早期的微博也曾封杀过淘宝的导流链接,好不容易扶持起来的达人,怎么能把电商这么有盈利空间的环节放在平台外?这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不管是流量收费、供应链合作还是收益分成,平台们都必须利用好原生达人的优势。 短视频产品里的边看边买,结合移动时代碎片化消费的特点,或有机会成为一个新的爆发点。因为,这种形式更像信息流里的商业广告(而不是传承自PC时代的banner广告),完全可以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利益上达到一个平衡。 为什么过去的边看边买功能大都效果不好? 首先,之前的边看边买都是在长视频领域的尝试,像电视剧和电影这类。和插播广告的效果不好的原因类似,用户在这些起码30分钟以上的视频里,注意力早已沉浸在内容中,自然对放在旁边的广告相当排斥。 另一个原因是,一般我们上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基本是冲着某一个热播剧去的,比如欢乐颂2之类。所以,此时的用户都是带着明确目标的。而打开短视频产品的时候,我们一般没有明确目的,它更像我们刷微博刷朋友圈,我们不期望看到特定的东西,就是去闲逛和杀时间的。 因此,在短视频内容里的商品植入,因为视频内容本身为用户带来的“沉浸度”没有那么高,且用户更容易在这样的平台上接收新鲜事物,所以此时有一些硬广植入,用户就不会那么反感,如果达人们同时还能把视频内容和商品属性结合得不错,那么带来的订单转化率更是可以相应的提高。 平台大规模补贴到底有没有用? 孤立的看补贴这件事,其实没有任何意义,谁不喜欢钱呢? 相比打车大战好一点的是,短视频平台动不动10亿级别的补贴,还没用到c端用户身上,比如每天看了多少数量的视频,就发你点钱(想想也挺恐怖的)。不管是映客还是火山小视频,补贴主要还是针对内容生产的b端。 那么我们就得看,你平台上的b端,原本在没补贴前,到底是不是为了钱和平台资源,才做内容生产的呢? 我认为对大部分平台来说,不是。 比如陌陌的内容生产还是为了社交,快手是为了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low不犯法啊),美拍是精编和剪辑一段更好的MV。 只有一类补贴是有用的,那就是平台上的b端是PGC工会性质的,比如YY,他们既然已经成立了组织,那就是冲钱来的,谁给的钱多我去谁的平台,就这么简单。 只不过这样的b端,平台对他们的控制力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能扎扎实实做内容,最后大都不会有一个特别理想的结果。 而达人们也应该理性选择符合自己内容调性的平台,切忌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葬送了更大的可能性。补贴可以让一部分人,在犹豫是否要从兼职成为一个全职短视频内容生产者的时候,减少后顾之忧,但后面的路,还是得靠自己。 垂直细分领域的达人离钱更近 在未来,我认为对大部分有志于做短视频内容的人来说,都必须占领某个垂直细分领域,这不但是生存的前提,更是变现的必要条件。 定位理论的创始人里斯曾经说过:“客户的心智就是战场,要在客户的心智里为自己的产品占据一个有价值的地位。” 换句话说就是,提到某个垂直内容领域,不管是用户还是广告主,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你的内容,那么这件事就成了。 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看,在特定垂直细分领域经营,才能保证持续的内容输出,如美妆,穿搭,汽车等,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素材,视频的表现方式也更加生动具体。 从粉丝获取的角度来看,只要内容足够垂直,用户在观看时就已经完成了目标用户的筛选,对于其关联商品的需求就十分自然。其中,可能一些导购推荐类的评测内容,效果会更好,离钱会更近一步。 倘若2016年是泛娱乐类内容占据了更多短视频用户的心智,那么在2017年,不同垂直细分领域的各自深入挖掘将是短视频行业的主基调。 其实,短视频行业从泛娱乐到垂直细分属性的变迁,和其它内容形式的发展十分相似。比如图文形式,从最早泛娱乐属性的冷笑话精选和段子手军团,到如今几乎每个垂直领域都诞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自媒体。 随着内容供给的增长和分发技术的成熟,垂直类短视频玩家的大规模涌入是一个可以预期的趋势。 其实,办公室小野的短视频,就是垂直细分的内容。它从白领们的办公场景进行单点突破,对发生在白领们身上的日常场景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制作幽默搞笑的内容,来获取更多粉丝和流量。 地域属性和方言其实也是一种垂直细分。美拍达人@nG家的猫,以“猫控”身份在美拍引发关注,最终凭借普通话和武汉方言“双语技能”随时自如切换才真正爆红,有趣搞怪又极具个人色彩的创意形式深受粉丝喜爱。 面对垂直化的发展趋势,在某个行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的短视频内容,永远有更多机会去吸粉和变现。 相关阅读 短视频如何实现“内容变现”:广告电商打赏订阅 节选自《光明日报》 “内容变现”的三种途径 赚流量,对短视频平台而言,一直都不是什么难事。小咖秀靠着明星的推广,一炮而红;秒拍依托新浪微博的用户资源,稳居短视频行业前列;依靠草根和网络红人,快手在用户中的人气也不容小觑。 然而,短视频平台若想长期生存,仅拥有流量还远远不够,必须要解决盈利模式问题。 “国内目前大多数网络短视频UGC内容拥有吸引眼球的作用,但在商业价值开发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里特指广告价值。如何将目前短视频的高点击量和互动量转化为商业价值,将人气变为利润,需要进一步探索。”张新田在《2016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表示。 如何让短视频实现“内容变现”? 第一是依靠客户付费模式,主要就是广告。基于内容的短视频广告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冠名、口播、植入、定制、角标等,并且以原生内容广告的形式更容易让用户传播和接受。2016年,已经有商家在短视频领域进行了尝试性广告投放,但多数大品牌仍处于观望阶段。 第二是购买付费模式,也就是电商。电商变现是目前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最常用的变现手段,但电商转化率高的多集中在时尚、美妆、美食、星座等垂直领域,其他品类的电商转化路径仍在探索之中。 第三种“内容变现”的形式就是知识付费,以及打赏订阅。有互联网分析人士认为,虽然2016年出现了知识付费的趋势,成为内容创业领域的热点,但是基本上成功的案例目前集中在文字类产品、听觉类产品,在视频或短视频领域尚缺乏成功案例。 在短视频领域,付费模式的成功目前还只存在于“头部”内容创造者中,他们本身自带人气、流量和商家价值,与草根内容创业者大不相同。然而,从长远来看,内容付费仍然可以认为是短视频行业的一种可行的盈利模式。 文章来源:“热门推荐”,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热传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2024-11-05
2024-09-29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4
2024-09-24
2024-09-24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