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作者 | 一视财经 归墟 编辑 | 西贝 被誉为“AI医疗第一股”的鹰瞳科技,想象力与现实的差距有多大? 最近鹰瞳科技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财务报告,据财报显示,其2023年实现营收2.039亿元,同比增长79.5%;实现毛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24.04%,归母净利润,为-1.33亿元,2022年则为-1.8亿元。虽然有明显的向好收窄趋势,但依然处于亏损状况。 医疗行业向来属于高毛利行业,营收飙升不足为奇,增收不增利一直被业界诟病,盈利路径是摆在鹰瞳科技面前的最大难题。 高毛利背后 两会期间“中国制造2025”列出十大领域,对标美德日,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鹰瞳科技都在两条赛道上,AI医疗绝对是长坡厚雪赛道。 但却让投资者迟迟看不见光。 据财报显示,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79.46%,而疫情期间的2021年营收增速达到141.61%,这么一比较如今的增速确实略微尴尬。 鹰瞳科技所处的AI医疗和大部分医疗行业一样,同在高毛利行业,并且鹰瞳科技自身也做到了高毛利,但财报显示,2023年鹰瞳科技61.35%的毛利率水平,居然与口罩时期的2021年的60.98%水准持平。 不仅如此,其净利润却常年亏损。财报显示,2019年到2023年,鹰瞳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0.8亿元、-1.43亿元、-1.8亿元和-1.33亿元,五年累计亏损6.23亿元。其中,2023年,其净利率表现为-71.41%,虽然较2022年的-160.78%有所好转,鹰瞳科技称,年内亏损大幅收窄主要由于收入大幅增加、营运效率持续改善、以及成本控制加强导致毛利率提升。但却无法掩盖鹰瞳科技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不平衡的现实。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关键是公司高企的费用支出。 财报显示,2023年鹰瞳科技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006亿元,行政开支为9898万元,逐年上涨。研发开支,2023年为1.116亿元,较2022年的1.256亿元略有下滑。 如此,鹰瞳科技的三费总额便达到了3.11亿元,远超同期2.04亿元的营收,入不敷出。作为高科技医疗企业,研发高投入换来的是高技术壁垒,这笔开销无可厚非。 但居高不下的薪酬支出、销售费用和行政开支何解?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鹰瞳科技有339名全职僱员,产生的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2.14亿元。员工薪酬已高出其总营收。1.1亿的研发费用里员工薪酬就占了8021万。同时鹰瞳科技也将行政费用大幅增长归因于“主要由于采纳新僱员股权激励计划及其项下的股份支付所致”。而鹰瞳对员工的“大方”一贯如此。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总薪酬成本(包括股份支付)为人民币2.16亿元,同期鹰瞳科技的营收仅为1.137亿,依旧支出超过营收。至于销售费用,在市场没有广泛接受AI医疗,以及其商业并未规模化落地,鹰瞳科技通过不断加码营销活动来试图拉动营收。 虽然财报显示,截止到2023年末,鹰瞳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仅为7.55%。其中,负债合计1.271亿元,总资产却达到了16.85亿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915亿元、“其他金融资产”为1.638亿元等等。资产负债率很低,资金储备比较充沛。 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但不管其发力AI医疗赛道想象力有多大,如何让业绩快速“支棱”起来,扭亏为盈,无疑是鹰瞳科技当下最紧迫事,否则地主家最后也会没余粮。 业内人士分析,鹰瞳科技主打的眼科眼底病AI识别或AI影像辅助诊断,最好的商业化路径或许是进医保。虽然纳入医保就意味要放弃一部分利润,经过相关部门的价格“砍价”,但长远发展,其整体也依然是有盈利规模的想象空间。 除此以外,鹰瞳科技至关重要的大客户数量却处于逐年递减的状态。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及2020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总额分别为2560万元及4080万元,分别占公司各期间总收入的84.1%及85.5%。同期,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为1320万元及2080万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43.5%及43.5%。彼时,鹰瞳科技称,若公司前五大客户的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任何重大不利变化均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到了2021年,公司营收占比10%以上的客户只剩3个,贡献收入分别为2780万元、1800万元、1423万元,合计在公司总营收的占比为52.1%。2022年,贡献鹰瞳科技营收占比10%以上的客户再度减少至2个,贡献收入分别为2031万元和3655万元,合计占总营收的50%。大客户萎缩的情况到了2023年再度恶化,报告期内占公司收入10%以上的客户只剩1个,贡献了3070万收入,在总营收的占比缩小至15%。 虽然鹰瞳科技成功规避了“大客户依赖症”,但大客户们的贡献值下滑,也有力证明其在大客户维护以及开发拓展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二增长曲线——近视防控? 中信里昂最新研报指出,随着市场对人工智能相关主题的兴趣日益浓厚,该行继续看好鹰瞳科技在中国AI视网膜成像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当前的鹰瞳科技业务,据天眼查显示主要有三大营收板块:鹰瞳医疗、鹰瞳健康和鹰瞳眼健康,分别在2023年实现营收约8460万元、4440万元和7500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0%、6.1%和71.9%。 很明显,以AI视网膜疾病检测等业务是其第一增长曲线,市场想象力,取决于医疗器械集采、医保进度和销售渠道能力等;而以近视防控、视觉训练相关的眼健康产品业务则为其业务第二曲线,更偏向于C端消费市场(近视人群),市场潜力是没问题的。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3年9月数据公布,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市场空间巨大。但赛道好,企业不一定能覆盖市场需求。 近视赛道的价值在于解决近视本身,所以,近视眼镜、激光手术等一系列能够直接解决视力问题的产品,是市场刚需;但鹰瞳科技瞄准的检测和预防近视,以及视觉训练等前端市场,价值亦然,但属于改善型服务,且对应的替代方案市场似乎也不缺,比如,眼保健操等。 此类业务确实有市场想象力,如何转变成刚需场景,又是摆在面前鹰瞳科技面前的挑战。 如何实现自我造血? 业内人士表示,在落地场景上,要意识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资源的匮乏为AI医疗技术的引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加速下沉市场的渗透,鹰瞳科技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AI医疗单次检测的费用,通过价格优势吸引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使用其技术,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提升市场份额。 销售策略上,其可以考虑采用更加灵活的租借方式,以应对医疗机构对医疗AI技术投入成本与实用价值不成正比的担忧。同时,还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使用数据,进一步优化其技术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粘性。只有当用户习惯了使用AI医疗技术,医院才会愿意引进相关设备和服务。 总之,在市场和政策利好下,AI医疗商业化前景无限,挑战随时都在,这即是领航者的宿命,更是一种机遇…… 文章来源:“一视财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热传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2024-11-05
2024-09-29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4
2024-09-24
2024-09-24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