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来源:侃见财经 海底捞已经走出谷底,并且营收、净利创出了新高,但海底捞的股价仍旧还在底部徘徊。 那么资本市场出现“海底捞现象”,是否代表行业的估值逻辑发生变化?除此以外,是否说明行业已经到了周期的底部呢?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是一个大而不集中的行业,虽然行业规模很大,但是行业内鲜有绝对头部企业,且企业的护城河也并不算太深。 不仅如此,餐饮行业普遍毛利率都不算太高,且受人流量的影响比较大。 自2023年之后,随着疫情的影响消除,餐饮企业开始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其中部分头部企业的营收以及净利润甚至创出了新高,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不少企业在2023年甚至加快了开店的步伐。 但对于一众港股上市的餐饮企业来说,随着业绩以及营收回正,股价却并未被“修复”,就连龙头企业海底捞都还在底部徘徊。 侃见财经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港股整体市场环境依旧还在修复阶段; 第二,加息周期的影响; 第三,行业逻辑发生了变化。 早在2018年9月,海底捞登陆港交所,当时由于资本对于消费类公司的追捧,消费加互联网的模式就会获得比较高的估值,在市场走牛的情况下,海底捞作为全国最大的餐饮企业之一,上市之后就遭到了疯抢,股价一度冲上了85.663港元/股的高位。 在资本的加持下,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也很快做出了大扩张的决定,有统计显示,海底捞上市后两年时间,其门店数量几乎翻了近两倍。仅2020年,海底捞就以平均每天开出1.5家门店的速度,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开店速度的新高。 疯狂开店很快拉高了企业的营收,但是增收不增利也成了当时海底捞最大的问题。2021年6月,在海底捞的股东大会上,张勇承认了盲目开店的错误。海底捞的股价也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跌。 无奈之下,张勇最终将企业的接力棒交给了杨利娟。杨利娟上任之后,立马开启了“啄木鸟计划”,关掉了一些效益较差的门店,最终海底捞在她的带领下,重新回到了正增长的的轨道。 4月26日,海底捞公布了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14.5亿元,同比增长33.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5亿元,同比增长174.8%。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的营收以及净利润均创出了历史新高。在这份业绩的加持下,持股3.68%的杨利娟,将一次性拿到1.49亿元的分红。 通过财报,我们发现海底捞之所以能够快速走出危机,主要是因为降本增效的结果,此前海底捞员工以“科目三”舞蹈的形式与顾客互动,也为门店带来了巨大的流量。除此以外,菜品价格的调低也是海底捞业绩增长以及翻台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根据财报显示,海底捞的整体人均消费已从2020年的110.1元降至2023年的99.1元,达到近七年最低水平。 根据相关媒体消息,5月1日到5月4日,海底捞全国门店累计接待人次约750万,同比去年“五一”前四天增长约15%,下沉市场门店增长更加明显。 侃见财经认为,随着行业开始重新进入增长轨道,作为行业龙头的海底捞受益将更加明显,尽管行业的估值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我们认为目前头部餐饮企业的估值仍处于低估水平,未来大概率将走出修复趋势。 文章来源:“侃见财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热传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2024-11-05
2024-09-29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4
2024-09-24
2024-09-24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