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来源| 松果财经 作者| 在辉 北京车展在这个喧闹的“五一”假期落幕了,它留给我们许多思考。 虽然社会面的传播焦点落在了“网红”两个字上,但技术的更新依然如暗流涌动,给这届北京车展写下注脚。整个过程前后,最重要和吸引了最多目光的,是智驾:
但在花样百出的事件和队伍中,有个“技术派”格外引人注目——地平线。 在2023年标配NOA车型计算方案市场,地平线的市场份额仅次于英伟达,为35.5%;在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标配前视一体机计算方案市场,地平线位居的市场份额仅次于Mobileye,为23.7%。作为供应商,这样的地位意味着,它的一切动作,都和智驾产业的走势具有密切联系。 智驾,从人人都爱到人人用得上 在智驾的“表世界”,车企挖空心思展示自身的突出能力,从掌门人试驾到系统不断地迭代,都是为了让更多用户相信和选择智驾。 在“里世界”,地平线这样的供应商,也卯足了劲地提升软硬件水平,用智驾解决方案的能力和性价比,推动智驾向全人群、全车型全力拓展。 在北京车展上,地平线足足拿出了三个展柜,用于展示已经处于量产阶段的控制器。外人看到的是豪华和领先,但在实用角度上,这是满满的“成熟可靠”。因为在这个拼量产的阶段,不管从哪个利益相关方的角度说,要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或未来的规模化发展,都要集中资源支持有价值的合作伙伴。 这种价值可以总结为,把更好的方案做出更合适的价值,再卖给更多的客户。 这恰恰是地平线的方向和强项。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地平线CEO余凯在发布会上说:“10万~20万价格段的消费者,也想要高速NOA和城市智驾。”这是汽车保有量最集中的价格区间,也是未来消费潜力最大的区间。所以一定程度上,这就是最能验证车企和供应商能力的方向。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更适合发展自动驾驶,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就是在市场上,中国用户有着更开放的态度。智驾系统进入销量最广的车型价格区间,面向的是每天通勤代步,频繁使用特定场景的用户。他们的需求最旺盛,也最需要高质量解决方案的推出。 (图源:地平线) 天眼查显示,在此前的发布会上,地平线基于三代征程产品研发与500万套出货经验积累,足足推出了六款征程6系列方案,覆盖了全部等阶的智能驾驶量产需求。 其中,即使是最高阶的、面向全场景NOA的征程6P方案,硬件系统成本也可以做到1万元以下,基本把性价比的标杆树起来了。而作为极致性价比的代表,征程6B支持了最新的NCAP法规标准,车企“出海”也有了条件。 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曾经对智驾系统上车,做过一个称得上“严苛”的价格区间解读。他认为,L2+智能驾驶系统的总成本占整车售价的合理区间,是5%-8%。低于前者,智驾系统的可用性就会出现问题;高于后者,成本就可能失控,对市场化不利。 这里体现出的,一方面还是那个靠性价比实现智驾平权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作为供应商,必须和主机厂形成更紧密的协同,把方案推出去,共同为智驾方案塑造一个商业上可行的未来。 2024年内,征程6系列就将开启首个前装量产车型交付,并将在2025年实现超10款车型量产交付。SuperDrive也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与多家顶级Tier 1和汽车品牌达成合作,预计在第四季度推出标准版量产方案,并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所以很显然,地平线这一手,就是为了把现在人人都在谈论和期待的智驾,进一步变成各个价格区间、人人都能用上的日常生活辅助方案。在这样的趋势中,地平线显然正在迎来自己的花样年华。当智驾产业从初步繁荣走向高度繁荣,地平线也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向着终极收束 暂且把目光移开具体方案,这几个月,业界很喜欢讨论“端到端”的理念和技术。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从输入数据到输出数据不需要分模块处理,一个网络应对万千变化。最快的效率和最小的中途损失,不仅提升了系统的简洁度,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还在数据驱动的逻辑下,形成了对现实世界更可靠的“理解”。 所以,技术依旧在幕后驱动一切。算法、架构、资源,都是“拼”的关键点。 拿地平线举例子,SuperDrive全场景智驾解决方案的优势,就在于动态、静态、occupancy三网合一的感知端到端架构。按照地平线的披露,它能实现“遮挡准召率提升70%,动态代码行数降低90%,网络负载降低50%……拥堵场景下变道成功率提升50%,路口通过率提升67%”。 (图源:地平线) 实现的方法,就是在三网合一感知的前提下,利用一系列的顶尖软件算法,实现数据驱动的交互博弈,从而达到智能驾驶系统的“拟人”化思考。 这还不足以体现地平线对合作伙伴的“偏爱”。在本身已实现芯片+算法打包的基础上,地平线通过与博世、立讯等Tier 1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凝聚出完整的智驾解决方案,基本实现向车企提供“工具箱”式的体验,开箱即用。 实际上,这体现出智驾领域的“收束”趋势:随着创新节奏从技术开拓彻底转变为商业落地,竞争维度也从单纯的研发能力不断抬升,走到了嵌入车企产品体系的高度。而在开发模式上,因为深度学习的存在,数据成为驱动开发的关键因素,更多的仿真测试和云端验证会成为重点工作。一种新的智能驾驶系统迭代方式正在成型。 这会带来一些压力,那就是对供应商综合能力的极大考验,包括资源、算法等。根据地平线的招股书,截至交表前,地平线2066名总数的员工中,有1478名是研发人员,2023年的研发费用高达23.7亿元。这是金钱支配的战场,却也因此造就了软件+硬件+算法高度耦合的堡垒。 但它也有一定的“好处”:像地平线这样已经建立起完整优势的企业,优势滚动提升的趋势会强化。比如征程6系列产品背后有着统一的软硬件架构,车企只需要一套开发模式,就能完成自己的落地需求。而SuperDrive的“开箱即用”,更是打动客户的有力手段。 门槛越高,就越是利好真正的头部企业。地平线,也到了能享受这条法则背后的红利的时代。 在《飞驰人生2》里,由沈腾主演的赛车手张弛,面对巴音布鲁克赛道上的“波诡云谲”说:“我努力过无数次了,但我知道,机会只会出现在这其中的一两次。”今天,智驾的赛道同样如此。冲线的时刻,要到了。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热传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2024-11-05
2024-09-29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4
2024-09-24
2024-09-24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