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地铁里挤满人,为何还亏损?

#媒体热点# 2024-7-17 04:48 137人围观 媒体热点

你敢相信吗?城市里的地铁每天挤得满满当当,竟然会亏损,而且亏损的那么多。
其实,地铁亏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去年不同往年。
往年虽然大多都在亏损,但总有那么几个靓仔。比如常年利润霸榜的深圳,以及武汉、济南等城市。
而去年,据界面新闻梳理的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29个城市来说,如扣除政府补贴,实际利润全部都在亏损。

从上图可以看到:
第一,如果将政府补贴计算在内,29个城市中,利润为正的城市有26,亏损的只有三个,兰州、沈阳、佛山,这三座城市即便有了政府补贴,仍是亏损。
第二,如果扣除政府补贴,29座城市的地铁公司、轨道交通公司,均在亏损。就连深圳这样的地铁利润王者,都未能幸免。
第三,北京补贴力度最大,亏损最多。
去年北京地铁获得了政府补贴253.4亿元,扣除这笔补贴,利润亏损达到了229.4亿元。
挤过地铁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人流有多密集,特别是北京这座大城市,也正因此,人们才对地铁公司的利润数据感到惊讶:
这么多人乘坐的地铁,竟然亏损这么大?
01、为何都亏损了

要解开这个疑惑,得先了解地铁的成本。地铁的成本大致可以分为两块:建造成本,运营成本。
先看建造成本。这部分主要由“地上拆迁补偿费用”和“地下工程费用”构成,根据发改委之前透露的数据,建造地铁的平均每公里费用约7亿元。
从具体案例看,南京地铁2号线一期每公里花费约5.1亿元,杭州地铁1号线每公里约4.9亿元,北京地铁16号线每公里约12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2022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当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1080.63公里,其中杭州新增174公里,排名全国第一;深圳新增里程也达136.11公里。这么一算,光前期建造费用就得大几百亿。

再看运营成本。按照网易数读的梳理,运营成本包括利息、折旧费、人力成本、能耗和维修费用等。
数据显示,某一线城市平均每公里地铁就需要60-70个运营人员,光人员工资就不少。
官方数据显示,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数约1126万元/公里。2019年,福州地铁运营成本高达13.45亿元。北京地铁就更夸张了,2022年主营业务成本115.55亿元,最大支出为人工成本(工资及相关费用),花费60.67亿元,占比超过50%。
对大部分城市的地铁来说,花钱的地方多,赚钱的途径却比较少,只能依靠卖票收入。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数据,2022年,京投控股的两家地铁公司票款收入46.24亿元,除以约10亿人次的客流量,相当于平均每位乘客的票价为4.6元。但两家公司的人均运营成本分别为12.54元和33.20元。也就是说——
每乘坐一次这两家公司运营的地铁线路,政府就要补贴约8元或29.6元。
而且,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属性明显,也不可能把票价卖得太贵。
02、如何看待大面积亏损?

这么多个城市,大都靠补贴养活,咋一看的确触目惊心。
有网友问道,既然亏损这么严重,为何众多城市还是挤破头要修地铁?修地铁能带来什么?
首先,地铁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缓解交通压力,城市打工人为何喜欢坐地铁呢?
因为地铁不堵车,准时准点,不耽误事儿。以北京为例,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如果没有地铁,很难想象地面交通会拥堵到什么程度,而且多数地铁线路换乘非常方便,甚至都不用出站。
第二,地铁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大。
地铁一修,地铁沿线的房子往往是身价倍增,周边的写字楼、商场、餐饮也都会被带动起来。别觉得这些和自己没关系,这些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可是实实在在的。根据相关研究,每投资一亿元的地铁项目,将会拉动2.63亿的GDP。
第三,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修地铁直接带动了大量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钢铁、水泥、建筑、机械制造等等,这些上下游产业甚至不局限在城市本地,而是对全国都有影响。当然,地铁修建过程中本身也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最后,地铁作为现代交通的代表,也是城市形象和品质的体现,尤其对于旅游型城市,游客一下火车或飞机直接搭乘地铁前往目的地,可以大大提升游客对城市的好感度。
地铁除了以上好处之外,还能提升民众的幸福感,拉动投资……好处不少。

城市地铁不一定要盈利,放眼全球,90%的地铁线都在亏钱,连一百年前建成的纽约地铁,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回本。
但地铁的修建更不是政绩和面子工程,大量举债建和靠财政“填窟窿”更不可取,尤其是有些地方连基本的公交运营都无法保障,却要投资数百倍于公交的地铁更是本末倒置。
03、地铁越来越难获批

建地铁,比拼的其实是地方财政实力。未来地铁将进入存量时代,只有财政实力强的城市,才有能力继续建地铁。
实际上,国家一直在收紧地铁的建设。
2018年建设门槛提高到GDP3000亿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财政收入300亿元,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这将包头、烟台、衡阳等一大批普通地级市挡在了地铁门外。
去年国家发改委回复称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所以,普通地级市这几年的地铁梦是要碎了。
今年初,哈尔滨地铁二期规划被退回,原因是债务率指标不合格。所以,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又是一个审批指标,2023年哈尔滨负债率达到了893%,远超300%的红线。

另外,据说中西部和东北12个省市,严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不得新建,在建项目要严格审核。再加上天水有轨电车被中央部门通报盲目举债修建,珠海有轨电车被拆除。
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轨道交通获批越来越难,未来几年只有实力强的一二线城市才有资格继续修建,而且线路还会被压缩。
还没修建地铁的城市,可以放弃“地铁梦”了。
04、翻盘得靠“副业”

地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
那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诞生在英国伦敦。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玩意不仅快,还不堵车,极大地缓解了地面上的交通压力。

新中国的第一辆地铁则出现在1969年10月1日,正是国庆20周年的时候。据说,那时的地铁乘务员,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根红苗正的中学毕业生;而乘客们,也需要背诵出毛主席语录,才会获准乘车。
时至今日,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拥有地铁系统,中国也有近60个城市拥有地铁。可以说,地铁已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武器。
但放眼世界范围内,90%的地铁线都在亏钱,能靠票价实现主营业务盈利的更是极为稀少。这也意味着,地铁要摆脱亏损,只能发展“副业”。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香港地铁。回看过去40年,除2020年因封关影响亏损48亿港元外,港铁其余每年都在盈利。2022年,其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98.27亿港元。
港铁能这么赚钱,离不开它的“轨道+物业”模式。其实就是变成“从事地铁业务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地铁,高密度开发周边区域,使其可以满足居民居住、工作、休闲娱乐等多项需求。

这样一来,地铁公司可以卖楼,可以出租物业,甚至还可以自己开商超,收入自然多了。
近年来,内地不少城市也在仿效这种模式。例如深圳,深铁集团下面设有深铁置业,主要负责地产开发业务。2022年,深铁集团实现经营收入239.76亿元,其中“站城一体化”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上海、济南等城市的地铁,也通过多元化副业实现了盈利。
当然,多元化也不是说搞就能搞的。就拿“轨道+物业”模式来说,不仅需要提前规划,更要有极强的“造城”能力,对资金和开发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像人家港铁,从80年代就开始布局了,积淀深厚。
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已经成为地铁们的当务之急。